厉以宁解析中国经济趋势:经济势头正在变好

点击量:5373

厉以宁解析中国经济趋势:经济势头正在变好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

人民网北京12月18日电 (刘然)今天上午,由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科技部火炬中心共同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经济论坛在京举行。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在主旨演讲中深度剖析了中国经济的现状,并结合调研实例对经济发展提出了建议。他认为,经济势头正在变好,只要我们在创新这个方向上走,坚定步伐,保持新常态下的中高速增长,重视质量,重视效率,重视新人的培养,经济会逐步地稳定上来。

厉以宁表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三季度数据显示,我国第三产业的产值已经占到了GDP的51.4%。后工业化时期的特点之一就是第三产业的产值超过第二产业,占到GDP的50%以上。中国现在已经进入到一个转折点,已经超过了50%。然而,我国的特殊情况是工业化并未完成。现在完成工业化主要是突出三点:第一,加快创新。创新才能够支持我们不断地走向高端的制造业,走向成套装备的制造业;第二,必须在这个过程中继续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人才要更新。

谈到对中国经济前景的看法,厉以宁认为,中国经济没有什么大问题,不要听信国外有些人说中国经济遇到了这个困难、那个困难。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因为要结构调整,要改变发展方式,要大力培养新的专业人才、熟练技工,这都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不是短期内能够奏效的。但是,只要方向不变,持续进行,会得到应有的成果。

他认为,经济势头正在变好。经济下滑的破解之道就在于创新,包括体制的创新、管理的创新、营销方式的创新,也包括科技的创新。创新这个问题不是很快就能够立竿见影的,它有一个过程。“只要坚定步伐,保持新常态下的中高速增长,重质量,重效率,重新人的培养,我相信经济会逐步地稳定上来。”

致辞实录全文如下:

今天我要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和我们应该的努力方向做一些个人的阐述。

今年国家统计局第三季度的公报中透露出一个重要的信息,是什么呢?就是第三季度完,我们第三产业的产值已经占到了GDP的51.4%,这有重大意义的。因为从人类经济发展阶段来讲,一般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农业社会,那个时候第一产业占主要的位置,进入工业化时期。工业化时期第二产业的比重逐渐上来,结果第二产业占主要位置。后工业化时期,也就是第三个阶段,它的特点主要在哪里呢?就是第三产业的产值渐渐压迫了第二产业,三、二、一,以第三产业为主了,占到50%以上。在发达国家,他们经历过这样一个飞跃。所以,他们的第三产业现在在经济中60%-70%,甚至比70%还要高。这就是后工业化时期的特点,但是中国现在已经进入到一个转折点,已经超过了50%。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有中国的特殊情况。中国的特殊情况在哪?我们的工业化并未完成,我们仍然在工业化时期,我们要继续推进工业化。这就是我们面临的这样一个特点。工业化完成的标志是什么呢?从一个大国来讲,通常是这样一个标准,就是高端的制造业,特别是成套装备的制造业居世界的领先地位,我们离这个还有距离。我们的高端制造业其中很难说已经在世界居前列了。有些企业界同志跟我说,我们要更换设备,我们更换设备的时候,主要考虑什么呢?主要考虑是在德国买、意大利买、日本买等等西方国家去选购去,没有人说,我们是在上海买、在哈尔滨买还是在天津买、北京买,没有这样的。这表明高端的制造业,特别是成套装备的制造业,我们还有距离。我们只是制造业大国,还不是能够在这方面具有领先地位的高技术人才。

这样的情况告诉我们,尽管我们到了第三产业占到了51%以上了,而且今后几年还会继续上,这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工业化继续完成。现在完成工业化主要是突出三点,怎么完成工业化?第一,加快创新。创新才能够支持我们不断地走向高端的制造业,走向成套装备的制造业。这是当前第一个需要做的。

第二个需要做的,就是我们必须在这个过程中继续发展第三产业,而发展第三产业的好处在哪里呢?它解决了就业问题。第三产业,这是当前给我们带来最大的好处。就业的问题靠什么来解决呢?别看网上销售,网上销售解决了不少人的就业问题,也别看某些地方现在服务业,就是现代服务业加传统服务业,仍然承担了一大批就业问题。

第三,我们现在再出来高端界的,我们人才要更新。我们经常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没有了,中国的人口红利来源于过去廉价劳动力居多数。廉价劳动力现在枯竭了,现在雇人可难着呢,但是不要忘记,新人口红利正在产生,我们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我们经常讲农村,好象农民不种地了,他走出去做生意,特别是在土地确权以后,土地流转在加快。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就发生了这样一个现象,就是大量的农民走向了小微企业,自己创办的。这并不代表农村现在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地总有人种,你不种会有别人到这里来种。

我们在几个省考察,比如我的家乡是在江苏扬州下面的一个县级市叫仪征市,我到仪征市去看,原来那里的田都是很好的良田,在那里种地的。现在没有了,仪征人到哪里去了?农民到哪里去了?到外面去帮人家理发、搓澡、修脚去了,因为收入高呀。仪征的田谁种?仪征的田苏北农民来种。我在浙江考察,杭嘉湖一带,农民不种地了,去做小微企业去了,经商去了,地谁种呢?安徽农民来种。地总有人种的,人得出去干别的事。我从贵州毕节刚回来,在贵州毕节也在反映,贵州毕节的地不是毕节人在种,有些不是,有些是从威宁县、赫章县的来种,还有云南来的人来种。不要怕这个,地有人种就行了,而且种能保证他一辈子种吗?说不定过几天又换了。这就意味着农村正在发生一个巨大的变化。农村发生巨大变化,农民在学技术。

我们在国外考察时,国外的农业学校,我在丹麦考察,我们就住在一个农业职业学校的中专性质的学校的宿舍,很好的一个宿舍,我们在那里住着。我们跟校长谈,你这个学校培养什么呢?我这个学校培养的是家庭农场接班人,是培养这个的,因为家庭农场主年纪都大了,这个农场要移交给谁呢?自己的孩子必须懂农业技术、懂管理经营的,这个情况正在发生。我们在几个地方都看到农村在办各种培训班。办培训班是什么人?第二代农民,准备接他父亲的班来经营家庭农场的,这就意味着农民的知识结构在变化,这是中国未来的新现象。新的人口红利从这里产生。

我们在外面考察的时候,职业技术教育这个热已经起来了,职业技术教育在云南的楚雄,楚雄办了一个大量的职业教育,把那些职业教育都放到那里去办,提供很好的设备,向沿海输送技术人才。我们在毕节考察,发现两个情况是我以前没有想到的,因为有两年没有去了。第一,毕节学院是一个大学,普通的大学没有了。我们原来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为了支持毕节的高等教育,所以我们的教员在前些年都要轮流到毕节学院去教一段课去,这个学院没有了,这个学院改成什么学院呢?贵州工程综合学院,是一个职业技术学院,因为毕节学院的学生不好找工作。现在行了,百分之九十几以上都是企业订购了,它往哪里输送人才?往沿海输送。所以,职业教育正在起来。

过去我们到毕节考察,那是十来年前的事情,还没有高速路,走的是省道、国道,两边的农村的墙上刷满了字,口号标语。那标语一看,“不读完初中,不外出打工”。我想不读完初中,读完初中,十五六岁就可以出去打工了。你得训练,你让他成年的时候学到一门专业技术,他的收入比现在高,中国的新人口红利正在增强,这些就是我们的希望。

还有,我们怎么样使制造业能更上一层楼呢?这就是依靠年轻人,年轻人正在大量地走,你们到北京中关村看看去,北京大学周围看看去,新成立的咖啡馆,每天都坐满了人,至于是什么人?是大学生、研究生、年轻教员,还有中国科学院的一些研究者,一些年轻的研究员。还有民营企业家,在谈些什么呢?谈创意、创新、创业。美国华盛顿邮报一篇文章几年前就登了,对中国将来的前景不是看现在的GDP增长速度,也不是看现在GDP的总量,而是要看年轻人在多大程度上卷入了

讲坛概况 / 主营业务 /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